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散文】谁把拉萨放在了高原◎孟晓冬

  • ......
楼主回复
  • 阅读:26383
  • 回复:14
  • 发表于:2018/11/2 19:51:39
  • 来自:吉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九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谁把拉萨放在了高原


◎孟晓冬




 拉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作为中华民族一个优秀儿女,以自己特有的文化高度,耸立在雪山之巅,亲吻着蓝天,俯视着苍生和大地,即使它偶尔停留下来,也是以一种跪拜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和信仰。

 如果没有近距离抚摸布达拉宫的红墙,你就不会感知它的沧桑、厚重、平静和伟岸,也不会体会出高原之巅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生命的恒远与敬畏,更不会让自己有一次心灵的放纵和远行。

面对那些久远的故事,我一直在想,是谁把我的兄弟放在了高原,又是谁赋予它迷一般的传奇。

去年秋天,我随同几位作家、画家走进了西藏。

        雪山的记忆

 每一个城市都有温暖的记忆,如同人类最初的篝火,不是燃烧在荒原之上,而是溶化在情爱之中。

 佛洛伊德说,性爱是人类群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类心里活动的起源。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性是所有动物争夺、角逐、进化的原始动力。

 孔子的观点更是十分鲜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认为,人生的伦理是由男女相爱而成为夫妇开始的,所谓君臣、父子,兄弟、朋友,所有社会一切的发展,都由性作为源头。

 现代学者南怀谨先生也在著述中强调,单纯的性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文明的性,有道德的性,有程序的性,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爱与重托。

 拉萨就是一座由爱而生的城市。

 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城市里融合了两种新生人类。一种是“沉浸”在手机里的,导致颈椎僵化的“埋头一族”;一种是在大工业化挤压下,以微信、微博在夹缝中反复微我,不断张扬个性的“裸露人群”。如何让一个民族“抬起头”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命题!

 走在拉萨夜晚的大街上,我一直在细细地想,这座城市为什么显得如此安详?与上海黄浦江的作秀,南京的裸奔,广州公园的“清新”,长安街地铁高潮时的“呻吟”相比,拉萨呈现出少有的木纳和舒宁,但骨子里却渗透出一种高贵和信仰。

 试想一下,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蕃古道,对这座城市的影响究竟是什么?那是否是一个男人送给女人的幸福?还是一位君王对江山社稷的巩固。

  但不管怎样,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清晨!

  松赞干布拉着文成公主的手向倾斜蜿蜓的石阶拾级而上,一边走一边问:“知道到达宫前,咱们要走多少级石阶么?”文成公主微笑着摇摇头。松赞干布凝视着她的脸,缓缓道:“从山下到山上,合计三百六十五级石阶,它代表着每一个年岁。本王这样拉着你的手,走着走着,走过一个年岁又一个年岁,慢慢的,就变老了。这便是你们汉人诗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

   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以把一场政治婚姻演绎成充满史诗般壮美的一场大戏,但松赞干布做到了!他用男人的忠诚,书写了一个爱的传奇,作为两个民族的融合,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开启了政权完美爱情的天河。

  那天,我们顺着拉萨城的红墙,信马由缰地走着,中午时分,竞来到拉萨城城郊一个纯朴的小村庄。在一泓溪水旁我们蹲下来掬水喝。在岸的一侧,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在溪边浣洗衣裳。她的手指不断搓洗着内衣。见我走近了,她显得慌张、羞怯起来……我敢肯定,她是一位新婚燕尔的幸福新娘,那件将溪水浸红的内衣,一定是她新婚洞房之夜的“落红”。这种红,更是一种古老的高原誓言,这种红色的血浆在孕育着新的高原生命,一代又一代的浸染与传递,为一个共同的使命——去为拉萨古老的城堡尊严护基!

回家的路

   据记载,最早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是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诺尔盖,这应该是一个关于“征服”的故事,故事里洋溢着两个男人不懈的追求。

   62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象不出站在地球最高处的他们,心情是怎样的澎溉我们也无法想象,当奇迹出现时,勇士一定是带着某种雄性的欲望,在峰巅之上,睁着一双惊奇的眼睛,敬畏而狂喜地欣赏属于他们的世界。此刻的勇士,也一定会被万山皆小,唯我独尊的傲骨,所潇潇迪荡。那分明更是生命极望的一次牧驭!从此,高原的凌傲不羁,终于被人类伦常与爱降服!

   那时的山,清净、肃穆,与勇士相对而视,互道安好。

   我忽然间就好奇了,现在的珠峰,年年科学考察、旅游观光、登山探险,市场化的“大本营”也“冲”到了半山腰,就连“小女子”登山也动用直升机送到一个新的起点……

   这样的山,还算是安静的么?

   在珠峰脚下,《供求世界》文化传媒分公司总经理杨建明介绍,拉萨现有文物古迹几百处,每年旅游观光的人数更是几何状增长,你随便到大昭寺、扎耶巴寺、布达拉宫、龙王堂、达扎路恭纪功碑、色拉寺、药王山、哲蚌寺,走一走,都会叹为观止。

   西方学者曾经批评中国人太不珍惜文物了,用南怀谨先生的话说,他们除了用强盗的方式掠夺中国文物之外,就是用藐视文化的自慰,妒忌东方古国的文明,如果说的“酸”一点儿,中国就是地大物博,遍地都是宝,我们“扔”一点儿又怎么了?老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及睿智的思想抨击着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差距。但他同时也强调,文物太多了就不用保护了吗?

   是的,看一看布达拉宫高墙内外拥挤的人潮,看一看在深宫里一个人才能走过的过道,你的内心就会如此的纠结和担忧。我想,这些珍贵的“历史物件”,是不是也和雨季中浑浊的拉萨河一样,亟待治理与呵护呢?

   老的物件也有它曾经年轻的岁月,珍惜它如同沐浴我们的心灵……

   晚秋的雨,淋湿了布达拉宫的红墙,我的思绪在细蒙蒙的雨雾中飞向远方,我多么希望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一天能走向世界大同,也多么希望伟大的民族在数次的屈辱中真正有一次人性的崛起,我又多么希望还能有一次横刀跃马的思想远征,誓死如归。

纯洁都去哪了

   在八角街的小酒馆,画家高原红的脸膛让“青棵酒”烧得通红。

   他说,坐飞机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朋友驾车去西藏旅游,在那曲的小镇,遇到一个女孩拦车,女孩要求司机把一千元钱捎给在下一个小镇打工的哥哥,女孩不认识司机,司机也不认识女孩,更不认识她的哥哥,但女孩坚信司机一定会把钱捎到。司机带着信任,完成了这个与自私博弈之后与诚信和使命的邂逅。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在当下,尤其在物质快速发展的城市,我们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信任,相互间的陌生和提防,以及被坚固水泥和冰冷建筑隔离的自我空间,瞬间被藏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溶化了。

   这个故事还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雪域高原吗?

   子夏说:与朋交友,言而有信。

   人最怕的就是信任后的利用,激情后的陌生,温柔后的冷淡,谨慎后的放纵,以及骨子里的嬗变与背叛。

   国与国需要信任。但你的信任一定要依附在你的强大之下,否则你的弱小以及你丰富的资源就会培养某一个大国的“自信”,也会助长某一个大国所谓的民主、人权以及堂而皇之的“武力援助”。

   国尚且如此。

  人呢?

   高原红用他的作品演绎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8年春天,他在松花江边的南天门画了一幅画,整个构图呈现三角形,这是一幅行为主义作品,作品中没有人物,画面只有绿色,而且是成片成片、随便种上去的玉米。色彩学的原理告诉读者,这只是简单的画,没有主题,它的寓意是自然的生长。他解释说,画的背面是松花江,作品的深味是流动的色调和永恒的生命。

   2014年4月29日他又以此为题材,用另一种色彩,还是不可思议地采用三角形构图,在山的侧面,用红色画了一道山梁,他说这是一道心坎,他想让喜欢他的读者就此停止思想,不再为中国的行为主义艺术抱有丝毫希望。他还说,北方的高梁寓意着浪漫,也意味着背叛。他用黑格尔的哲学演绎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作,让爱他的朋友伤心欲绝。

   今年1月,他又用冷色调近乎恶作剧式的极端方式,把他的作品涂满了白色,那是一片厚厚的雪.他统称为“暖”,他说如果没有故乡的“口粮”,他走不出“东北”,但艺术的传统又让他不屑一顾,他对现有的行为主义作品又爱又憎,就像两个人在一起,最终要的就是那份信任与包容,不管来自何方,又如何相遇,只要是心结打开了,就没有缝愈不好的伤口。我不太懂色彩,也不喜欢他的行为主义艺术,更不懂他颠覆性的思维和自虏式的炒作。我只是看了布达拉宫里面唐卡画作,才让我想起高原红的无聊和“背叛”。我承认,没有功利的作品,就是一种简单,但拥有简单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作品,如果背叛可以锻造一个画家的成就,那唐卡画中的色彩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审美,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信仰和修行。

   其实画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设置的深刻隐喻。这种隐喻,不仅是唤起我们对历史的重新思索,更在于提醒我们:我们现在仍处于“历史”之中,不要忘了保持清醒的神经。是的,绘画创作是另一种看不见的“高原”,对它的善待与忠贞,应毫不逊色于我们对高原拉萨的仰慕与朝拜。心往,已越千年的约定,匍匐来到它的脚下,更是万年的修德努力的结晶。没有情感过渡的嬗变,不尊重自然存在与逻辑,或让画笔与色彩全然听命于自己的发泄,都是对“高原”的亵渎、轻蔑与变节,更是对文化信仰守望的失责、嘲谑和玩弄。艺术哲学的高耸与独尊,堪比地理意义的高原拉萨一样至高无上,它一旦失去自身的美逻辑,沦为“情感政治”俯首听命的奴与羔羊,那便等同于我们心灵失去了藏,宗教丧失了高原一样可怕。于是,想与信仰就再也没有哲学常恒可依存了。那么,我们精神中的“高原”,必然遭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

   画家也好,政治家或宗教家也罢,请敬畏众生的托付吧,使命背后是齐天般的珍重!

信仰的河流

  这些年,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但依附在圣地的寺庙,其高额的烧香收费却让游客望而却步,但拉萨不同,拉萨的所有寺庙都无需上香,它的要求,极其简单,你只需带着一颗心来。

  在阳光之城,所有的事物,都和信仰有关。它纯净得像喜马拉雅山,像雅鲁藏布江,像一朵开在寒风中的雪莲花。

  在大昭寺门前,我看到了一幕情景,让我一生难忘。

   晚风下,一位藏族母亲背着孩子,前往大昭寺膜拜,她匍匍前行。在那碎石铺就的路上,母亲叩一下,熟睡的孩子也把头叩在母亲的背上……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是传统的、充盈着禅境与写意的中国画,还是写实的,充满厚重、笃定、真朴的油画?如果它不是画,那么,它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吗?或者仅仅是一种信仰吗?母亲在雨中跪着前行,她的身影像一棵胡杨,站在风中不倒,她手中套着木板,每次躺下后木板打在大昭寺石板上的声音,是否就是一种高原上跟阳光一样古老的执著声音呢?这种简单且铿锵的节奏,重重敲打我的心灵;也让我一次又一次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脑”屈尊于“电脑”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更需要精神的沐浴?我们人类是不是更需要“抬"起头来,勇敢善意地面对苍生与头顶之上湛蓝的穹谷……

  在飞机穿越唐古拉山脉的时候,我忽然间看见雪山上空有一道彩虹,这一刻,让我更加感到信仰和宽容的可贵。也许,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和匪夷所思,当我们用“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与其碰撞,终归要两败俱伤,头破血流。在藏域的天空之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也让我的心灵有一次缘的顿悟。

   在藏域,天际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在都市里,人们的空间被切碎,时间被肢解,命运被“快递”,狭小的生存角落反而加速欲望疯狂生长。而在高原上,人最多只是大地上一只不易被察觉的小黑点儿,欲望也简化为对生存本身的渴望。人潮退去,权利消失,声嚣寂灭,时间松驰,一切竞空,只剩下人与自然在对弈。意图征服自然的人类,和拒绝征服的自然,是佛主提前设定的一对解不开的矛盾体。

   然而,在鹰隼都不愿穿越的高原上,为何人类旅行的脚步接踵而至?为何生存环境艰苦的藏人从不移民?为何佛教在今天许多地方都变得透明和城市化的时候,而拉萨还在这块土地上保持原始的纯度?为何藏民将自己的生命投寄于朝圣之路,且死后又要选择天葬,将血肉奉献给苍鹰与天穹?就是因为这里是西藏,是拉萨,是心灵的天堂!天堂只迎候坚守信念的行者,神只能住在这样的地方,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和真正的自然对语啸啸,还可以和历史、宗教、生死、圣洁的心对语扉扉。冰雪的积层之下,一定会有汉代的种子、唐代的神器。谁能猜想到这些遗落,不浸含文成公主或是唐朝高僧昨日的体温呢?!世界屋脊的一切,都令人保持着敬畏——生灵、寺庙、土地、自由、信仰……它们总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微笑与缄默,傲视着人类的绩业。它诠释着人类的渺小与伟大——惟有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伟大,人类才能真正找到通往天堂的坦途——这是被无数的酥油灯照亮的西藏对人类的关怀和恩典。

  走进走出西藏,我就像经历了一次来生!望着飞机下的唐古拉山脉,我想对朋友说:满足我们的永远不是技术与科学,而是精神的长存不灭……

   度过2014年的冬天,我的内心还停留在那片雪原,对西藏的艺术也更加情有独钟。

   《中国好舞蹈》里有位评委叫金星,她的战队里有位藏族学员叫白玛次仁,藏语的意思是长寿的莲花。每次舞蹈,他都带着对舞蹈的信仰起步,跳一步就把大家带人了他迷幻深邃的故乡——拉萨,舞台上的他如雄鹰般腾跃飞旋,刚健有力、柔情似水的舞姿,承载着他强烈的情感,深情地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一位如此顶级优秀的舞者,却一直在评委们偏执非议中黯然神伤,最后惨遭淘汰。我不太懂舞蹈,但我认为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会让百姓看懂,或者得到大众的认可,而不是少数专家的“指鹿为马”。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肩膀上扬帆起航,是多么的步履维艰。

   苏格拉底说,信仰是真诚的,他确信有高于人的神圣的力量存在,而且这种力量是善意的,并希望人类活的好或幸福。我想说,生活的信仰其实就是一条河流,就像哭泣的阿尔穆河一样,不管它的痛苦来自哪里,它都会无所畏惧,日夜奔向大海,哪怕它浑浊了,它的内心都会如此的清澈。


本主题由 -> lilei -> 于 -> 2018/11/4 14:26:47 -> 设置为值得一看 -> IP:119.51.85.191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映山红
  • 发表于:2018/11/2 20:50:23
  • 来自:吉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位智者对世俗的沉思!
  
  • 玉梅
  • 发表于:2018/11/2 21:39:51
  • 来自:吉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值得拜读的好文章
  
  • 志华
  • 发表于:2018/11/3 19:57:26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著名作家孟小冬的作品我曾拜读过,非常有深度,喜欢他的作品,这次又发表了新作,恭喜??恭喜??祝贺????祝贺????!
  
  • 华盈
  • 发表于:2018/11/3 20:12:47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走进走出西藏,我就像经历了一次来生!望着飞机下的唐古拉山脉,我想对朋友说:满足我们的永远不是技术与科学,而是精神的长存不灭……
         写的太棒了!经典!
  • 十分紧急
  • 发表于:2018/11/4 7:04:20
  • 来自:吉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人生如棋
  • lilei
  • 发表于:2018/11/4 13:11:48
  • 来自:吉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孟晓冬的作品我们会陆续推出,以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
  • lilei
  • 发表于:2018/11/4 15:20:45
  • 来自:吉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孟晓冬一谁把拉萨放在了高原有感》
文~胡占兴

没有信仰是多么的可怕
民族的悲哀最主要的是缺少文化
我们用什么去解读宗教
纯洁更能让人的灵魂净化
财富、享乐还有那么多的浮华
到头来只不过是现代版的童话
不要说谁的思想木纳
不要说谁的脑袋灵光谬夸
其实我们都不要妄加评论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历史的记忆
植根骨子里的文化
我们世世代代
都不该把她放下
  • 老水手
  • 发表于:2022/2/16 20:58:27
  • 来自:吉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让一个民族自信的抬起头来,除了强大国力外 背后一定得有一个伟大的信仰作为支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